全球各地,马铃薯的加工食品种类繁多,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从传统的炸薯条、薯片到现代的速溶全粉、马铃薯淀粉,再到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总计超过100种。法国的炸薯条以其金黄酥脆、鲜香可口而闻名于世,成为西式快餐的经典食品。炸薯片则是快餐店常备的零食,香脆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马铃薯作为原料加工成的食品种类主要有以下几大类:(1)变性淀粉,包括氧化淀粉、酸变性淀粉、淀粉酯、淀粉醚、阳离子淀粉、接枝淀粉等,应用于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行业。(2)化工产品,如酒精、草酸、柠檬酸、聚乙烯、醋酸等,是生产橡胶、农药、油脂、包装品等的重要原料。
马铃薯鲜薯可直接烧煮,作为粮食或蔬菜,满足不同饮食需求。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马铃薯的加工食品,包括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多种糕点、蛋卷等,共计超过100种。马铃薯不仅在食物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加工产品更是丰富多样,满足全球食品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马铃薯鲜薯可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等,多达100余种。
1、土豆比起其他主粮,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高且热量很低,使用正确的烹饪方法,土豆完全可以成为非常好的减肥食品。土豆的维生素C含量要远高于大米,如果能用恰当的方法烹饪土豆,那么土豆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物。
2、土豆主粮化的背景是中国的粮食危机:农村环境水土的恶化,耕地不断减少,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粮食的自给率不断下降等自然、社会和经济挑战。
3、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挖掘生产潜力,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顺势而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通常被称为土豆,在我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马铃薯视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是正确的。马铃薯的广泛种植和消费,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块茎可供食用。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名称 马铃薯的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
这标志着马铃薯将作为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步发展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 我国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等五个主要品种,其中稻谷排第一,小麦第二,玉米第三,大豆第四,薯类就是第五了。
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使马铃薯成为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但是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在马铃薯种植方面尚处于空白或试点阶段。马铃薯主产区良种补贴试点: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对马铃薯在主产区开展试点。
《马铃薯主食加工技术知多少》书对马铃薯主食加工基本原料、马铃薯馒头加工技术、马铃薯面包加工技术、马铃薯面条加工技术、马铃薯米粉加工技术、马铃薯主食“新吃法”、地主特色马铃薯美食及马铃薯主食“未来新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为改善我国居民膳食营养提供了新途径,对于促进马铃薯消费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自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实施以来,在产品研发、专用薯种与加工技术、主食行业协同攻关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攻克了马铃薯加工技术瓶颈,破解了相关主食产品生产技术难题,并且马铃薯主食类型不断创新,产品升级不断换代,功能不断拓展,推进马铃薯主食行业化发展。
马铃薯深加工的前景还是可以的,粗加工成薯片、淀粉、蛭石,精加工成与马铃薯有关的营养食品或保健品;农产品加工出口,中国没有竞争力,除了一些国外不能种植或生产的,单是马铃薯什么都没有竞争力,市场不是很乐观,所以我建议你不要考虑这个。马铃薯免耕栽培是一项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新技术。
中国马铃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日趋成熟,集成了以农机为载体的双垄、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并成功开发了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
如果继续加工成面条或米粉,每吨马铃薯粉的制作成本将达到5万元。如果采用全马铃薯粉加工馒头,成本及价格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难以接受。需要攻克的最大问题就是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发酵难、成型难、整形难、易开裂、口感差。
1、杨炳南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共获得三项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别是2001年马铃薯薯条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的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年马铃薯综合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获得的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以及2010年玉米籽实与秸秆收获技术与装备获得的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共获得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马铃薯薯条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2001年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马铃薯综合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2005年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玉米籽实与秸秆收获技术与装备,2010年度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